English

苯酮尿症应在六月龄前治疗

1999-03-09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苯酮尿症(简称PKU)是一种先天性肝内苯丙氨酸羟化酶(PAH)缺乏而致的代谢性疾病。本病主要特征是智力低下和色素缺乏。

有人报道曾经观察PKU患儿的母亲血中苯丙氨酸对杂合子代(无代谢异常)智力的影响,结果发现,如果母体血中苯丙氨酸的浓度低于100/L,子代不出现智力损害;在100—200/L时,91%的子代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(IQ低于90分);高于200/L时,99%的子代出现智力低下,而且其中56%的IQ低于70分。故认为血苯氨酸浓度超过100/L可造成脑损害。

临床表现:患者多数为早产、低体重小儿,易出现缺氧窒息、感染等围产期症状,哺乳后3至5天出现高苯丙氨酸血症,爱哭闹、烦躁、喷射性呕吐、智力低下是早期的主要症状。一般6—8月龄时逐渐发现患儿表现呆滞、反应迟钝、吐舌、傻笑、烦躁、任性等神经精神症状。约80%患者出现脑电图异常;约1/4患儿发生癫痫;约1/3患者随年龄增长出现攻击行为及伤人自伤行为,常表现尖叫、发怒、刻板、怪异;约90%患者有色素缺乏,表现金发,皮肤嫩白,虹膜色浅。由于苯乙酸是从尿液和汗液中排出而出现特殊气味,多描述为鼠尿味。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苯酮尿症的系列化试验。

苯酮尿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。有人报告1月龄以后接受治疗者可不出现智力损害;半岁以后接受治疗IQ分常低于50分。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报告一男婴PKU,15天龄开始治疗,3年后查IQ为94分;另一女婴患PKU,6月龄开始治疗,待患儿成长至8岁半时随访已上小学3年级,IQ为73分,生长发育正常。可见PKU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。

对PKU病的预防应避免亲缘结婚。开展新生儿筛查,对于高危家庭可做产前诊断。PKU的治疗主要是饮食,采用特制的去丙氨酸乳制品,同时配用一定量的普通乳制品,以限制苯丙氨酸的摄入量,使血苯氨酸维持在150—200/L之间。总之,以既要保证生长发育和体内代谢的最低需要,又不使苯丙氨酸过高为原则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